【大成报记者杜忠聪/台南报导】台湾文学奖创作奖赠奖典礼29日在国立台湾文学馆举行,赠发剧本、台语、客语、原住民华语文学4种创作奖。今年是首次将台湾文学奖“创作奖”独立于“金典奖”举办赠奖典礼,更加彰显文学创作前端潜沉心力及各种母语书写的特质。
文化部次长萧宗煌表示,8大艺术里文学是源头,文字可以被串起,说成故事,写成剧本,也能用文字,传承人生中第一个听到的声音,“那是母亲的话,我们的母语”。文化部会持续推动台湾文学奖创作奖,鼓励更多人投入创作。
剧本创作奖得主1位,奖金30万元。母语创作部分,台语、客语、原住民华语文学奖项皆分为新诗、散文、小说3种文类,9位得奖者各获赠奖金10万元。
“剧本创作奖”由冯勃棣《蘑菇》获赠,评审团认为《蘑菇》天马行空、惊世骇俗,创造力无远弗届,细腻辩证一对母子消耗掉伦理中所有最理所当然的轮廓,将极端写实、荒谬、超现实、魔幻写实的美感融合。得主冯勃棣认为人生的逻辑比戏剧理论难,埋首创作其实是在选择一条简单的路,但愿这个奖能给《蘑菇》中的母子一个安慰,他们的相恨与折磨获得殊荣了!
“台语文学创作奖”新诗得奖作品杜信龙〈你留伫桌仔顶的纸条仔〉书写香港反送中事件,由父亲看到维多利亚港漂浮起女儿的尸体,再说到自己的懦弱与继承的意志,具有石破天惊的感人力量。杜信龙觉得每次用母语书写,不知是否替它延续了几口气息,但最重要的是让自己与这片土地还链接著,而这首诗,若能推广母语及引起更多人关注香港的情势,或许这才是对我最大的奖赏。
台语散文得奖作品林连锽〈望后冬〉观察细腻、场面写实,刻画感情层面有感染力,因此受到评审肯定。林连锽说,我父母亲是很典型的农夫,不曾说出愁苦,却写在脸上,转烙印在我幼小的记忆,随著岁月转化成写作的素材。我决定写下来,让那些真实的感受再次活跃。
台语小说由陈正雄〈毋-捌--ê〉得奖,作品书写台湾底层社会非常到位,是标准的自然主义小说写手,把最下层身心破碎者的生活表现出来。陈正雄说,比赛对我来讲,是在一段时间压力内,要求自己交出成绩。得奖当然开心,更重要是作品的完成。
“客语文学创作奖”评审团指出,客语散文今年投稿只有2件,由较优秀的〈两分地〉入围,但文字尚有精进空间,所以得奖者从缺,并决议将奖金和奖项移到小说,因此今年客语小说有两位得奖者。得奖者张㨗明〈1945.问仙〉写出台湾人民从对日抗战,到年轻人被国民军政府送去大陆参加国共内战的悲情,以及228事件、戒严、白色恐怖时期种种残酷,借由一位母亲为儿子到处求神问卜的坎坷心路历程,情节感人;第二位得奖者林彭荣〈哑伯个田〉娓娓道出“哑伯”河边的田地,历经洪水冲毁、地主占领河川地、开垦耕田,直到被儿子卖给砂石商,再被政府征收开辟道路等大小事情,文字流畅。张㨗明表示,历史可以透过道歉、和解、原谅,但却不容我们忘记,希望教训永远被记住,未来永远平安;林彭荣表示,有感于自己的阿公是一个哑巴,因此创作出〈哑伯个田〉,期许以这篇作品献给天上的家人。
客语新诗得奖作品傅素春〈无・在〉将老屋边莲雾树、粄叶树等客家特色风物入诗,留存父母传递的四县腔客家话,深具文化传承的价值。傅素春表示,用客语写现代诗是一种挑战,这是我第一次用客语写诗,希望有更多人经由客语创作看到不一样的人生样貌。
“原住民华语文学创作奖”新诗得奖者邱立仁〈有光的地方〉,以素朴的文字、温柔的情感和光影闪现中的刹那与永恒,捕捉了评审的目光。邱立仁说,这首诗源自一个深刻的感触,那是我看著50到70岁的学生向部落的耆老学习的场合,当时为他们拍照的感动,我写成了文字,成为了作品。
原住民华语文学散文得奖者程廷〈家的流速,回家或离家的没语季〉写的则是低下头来埋头苦干寻常度日,即使有无言以对的时刻,也要敛眉微笑,幽默相待。程廷表示,因为自己同志身分与家人多有摩擦,而这篇作品便是在描述亲人间的关系。
原住民华语文学小说得奖作品陈宏志〈Puniq Utux〉成熟有力,从一件孩子找爸爸回家的村中小事,一路不著痕迹的铺排出生活、生命和文化交织汇流成的“Puniq Utux”(鬼火)。陈宏志说,文学是难以述说的冲动,有点像梦,由于身分的不同,促使我必须更加关注自身的处境,而身分是什么?尊严是什么?我还在摸索中,我会将这份荣誉献给我那些可爱的同胞。
本文由:yb体育官方网站 提供